杭州运河旅游网 返回首页-->
首页   >>     >>     >>   运河历史
系统单位
 
运河历史

    运河是人工开凿的通航水道。唐以前称为沟、渠、漕渠、漕河、运渠,宋代始有运河之称,元明以来渐成通城。我国历史上为了弥补自然地理条件的不足,发展水上运输,早在春秋时期甚至更早的时候已经开挖运河。而隋朝是我国历史上运河的大发展时期。隋朝建立以前,我国各地区已经先后开凿了白沟、漕渠、阳渠、鸿沟、邗沟、江南运河、浙东运河等多条运河。这些运河因为自然环境的变迁,或多年失修,已经淤塞断航;有的虽然代有修浚,仍可通航,但又各自独立不成系统,所以很难担当全国性大范围的水上运输。
    隋朝的建立,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。公元605年,隋朝第二位皇帝隋炀帝杨广为了适应统一国家政治、经济和军事上的需要, 4月14日(隋大业元年三月二十一日),隋炀帝下令始凿运河。“命尚书右丞皇甫议发河南、淮北诸郡民,前后百余万,开通济渠”。通济渠起于洛阳城,西引榖(即涧水)、洛水入黄河;又从极清(今河南荥阳县把水镇东北周黄河水向东到洋州(今河南开封),再顺汴水经商丘,折向东南,接通蕲水,经皖北至淮阴入淮水。第一段工程沟通了洛水、黄河和淮河。
    同年,隋扬帝又征发淮南民十几万开邢沟。
    608年2月,再次下“诏发河北诸军百余万穿永济渠,引沁水南达于河,北通深郡”。
    611年元月,隋炀帝“敕穿江南河油京日至余杭,800余里”。这段工程的告竣,全长4000多里的大运河贯通,成为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。
    至此,隋朝沟通的南北大运河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早,跨度最长的运河。